- 三科
- The three categories of [lang id =1028]五蘊, [lang id =1028]十二處 or [lang id =1028]入, and eighteen [lang id =1028]界.* * *一切諸法分為三類, 即蘊、 處、 界, 此稱為三科。 蘊、 處、 界作陰、 界、 入, 即五蘊、 十二處、 十八界。 一、 五蘊, 又作五陰, 指色、 受、 想、 行、 識。 二、 十二處, 又作十二入。 指眼、 耳、 鼻、 舌、 身、 意, 色、 聲、 香、 味、 觸、 法。 三、 十八界, 指眼、 耳、 鼻、 舌、 身、 意六根, 色、 聲、 香、 味、 觸、 法六塵, 眼識、 耳識、 鼻識、 舌識、 身識、 意識六識。 三科開合之理由, 《俱舍論》卷一載, 依智愚的差別, 對愚於心所者細別心所而說五蘊, 對愚於色法者細別色法而說十二處, 對愚於色、 心二法者細別色、 心二法而說十八界;依根之利鈍, 對利根者說五蘊, 為中根者說十二處, 為鈍根者說十八界;依樂欲之不同, 為欲略者說五蘊, 為欲中者說十二處, 為欲廣者說十八界。 即由三科觀察人及世界, 依愚夫迷悟之不同情況, 破我執之謬, 立無我之理。 見《大乘廣五蘊論》。* * *﹝出婆沙論并阿毘達磨品類足論﹞ 論云: 若迷心不迷色, 則合色開心, 數為五蘊; 若迷色不迷心, 則合心開色, 數為十二入; 若心色俱迷, 則心色各開, 數為十八界。 如此開合說者, 為令眾生於所迷處, 委細而觀, 故有三科不同焉。 〔一、 五蘊〕(亦名五陰。 )蘊, 積聚也。 謂積聚色受想行識五法以成身也。 如來為迷心偏重者, 合眼耳鼻舌身五根, 但名為色; 開意之一根, 為受想行識, 令其細觀於心, 是為合色開心, 故說五蘊也。 〔二、 十二入〕, 入, 涉入也。 謂六根、 六塵互相涉入也。 如來為迷色偏重者, 開色為眼耳鼻舌身, 及以色聲香味觸合受想行識四種心法, 但名為意。 意之所對, 唯一法塵。 令其細觀於色, 是為開色合心, 故說為十二入也。 (六根者, 眼根、 耳根、 鼻根、 舌根、 身根、 意根也。 六塵者, 色塵、 聲塵、 香塵、 味塵、 觸塵、 法塵也。 ) 〔三、 十八界〕, 界, 即界限, 亦隔別之義。 謂此十八界, 各有別體, 義無混濫也。 如來為色、 心俱迷者, 開為六根、 六塵、 六識, 令其一一細觀, 是為心、 色俱開, 故說為十八界也。 (六識者, 眼識、 耳識、 鼻識、 舌識、 身識、 意識也。 )
Dictionary of Buddhist terms. 2013.